2月25日下午,校党委副书记杨晓前往长安校区图书馆调研,实地走访了图书馆各功能区域,深入了解馆藏资源建设与空间服务创新成果。党委宣传部、图书馆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。

在一楼新书展区,杨晓听取了工作人员关于新书速递机制的介绍。展区内最新入库的三航科技、基础学科、艺术人文等领域的图书分类清晰,让资源精准服务学科发展和师生成长。步入学习书屋,里面环境优雅,设施齐全,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自学和研讨空间。他强调,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这些书籍的作用,确保它们能够被高效利用。在老物件展区,上世纪目录柜、泛黄借阅证、手摇打字机等展品与历史照片交相辉映,杨晓驻足良久,并强调了讲述这些老物件背后故事的重要性,要让文化传承变得“可触摸、可感知”。
三楼传统文化专区,古籍典藏与书画作品陈列雅致,杨晓对定期举办的讲座和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表示肯定:“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,这里是涵养家国情怀的生动课堂。”紧接着,他走进了大学生智慧音乐空间。并对这里的创新服务模式表示赞赏,并希望图书馆能够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服务模式,满足师生的多样化需求。
四楼三航特色馆藏区内,万余册三航特色专业文献与模型展品令人瞩目。杨晓强调,此特色馆藏区是启迪创新思维、弘扬“总师育人文化”的珍贵资源,为三航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。在六楼姜长英史料馆,4000余册航空史手稿与文献见证了我国航空事业的筚路蓝缕。杨晓认真聆听姜长英教授华航西迁、著书立说的故事,并对史料室纳入学校师生培训体系表示肯定。
步入八楼工大学者文库,杨晓细致翻阅院士手稿、总师论文等珍贵文献。他表示:“这些著作是西工大精神的具象化,‘顶天立地’的榜样力量浸润学子心灵,让学术薪火代代相传。”九楼云上书阁,环境优雅,视野开阔。他站在阁中远眺,对图书馆为师生提供的优质阅读环境表示满意,并对该区域未来的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,鼓励图书馆自主思考、积极探索,充分发掘并利用好这一宝贵空间。
调研结束时,杨晓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与空间服务创新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。关于图书馆的建设,他强调,一是强化馆藏基础,丰富资源体系。要持续加强馆藏资源的建设与更新,挖掘史料的深层价值,确保馆藏内容的多样性和前沿性,为师生提供全面的知识支撑。二是聚焦人工智能,引领文化建设。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定位图书馆文化建设方向,做好长远发展规划,加强文化品牌建设,推动图书馆文化的创新发展。三是创新服务模式,转化育人优势。要注重图书资源的呈现方式,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将文献资源转化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育人服务,提升阅读体验和学习效果,为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贡献图书馆力量。